大家好我是夏天,一直从事光固化3d打印。熟悉sla光固化打印的朋友都知道杯口效应,即封闭结构形成的内外液位差。此效应在很多工件中都会存在,对于从事打印排版的从业者们,一直是个棘手头疼的问题,稍不留神就会局部刮坏损导致打印失败。今天我就从个人经验出发,做一个关于杯口效应的解决方案,分享给你们,仅供参考。
原因以及方案
一: 材料
我们都知道,光敏树脂都有一定粘性,称为粘稠度。
这里列举三种国产材料的粘度,上面两种是黄料,701相较R来说稀一些,刚性好,但相对于R来说更脆易断,综合性能稍差,只是做件时,对支撑设计和设备功率扫描速度要求低,这个以后详细说明参数设定。
一般来说,粘度越低,流通性越好,杯口效应越小,打印风险随之降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有深切感受,同样的支撑设计,放在白料设备打印是好的,用黄料设备来打却会出问题,此时就需要考虑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支撑参数,摆放方式,以及设备参数。所以,遇到需要用黄料制作工件时,就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在设备使用一年以上的,材料会比刚开始的新料要更粘稠。
二: 吸附
刚才上面说了杯口是封闭结构形成的内外液位差,刮刀运动过去内部液面会凹陷,这是因为刮刀的吸附力对封闭内部产生的影响大于外部。所以适当降低吸附力可以减小杯口效应。
通常刮刀吸附刻度在1/3到1/2之间,遇到杯口件时,可以调整到1/3以下,保证有一定的吸附力即可。
三:摆放方式
工作中很多模型,都可以通过摆放角度来避开杯口。为了直观的了解,我们可以借助magics软件里的杯口检测功能,判断模型是否具有杯口效应。(设置零件透明效果更易于观察)
可以发现具有封闭结构的模型在平放在平台上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杯口。如果封闭体中具有结构,比如圆柱,加强筋等,就会受到杯口效应的影响,导致刮坏。
当我们旋转45度角,杯口会明显减小,打印风险会大大降低。
当我们把模型倒扣,杯口效应会消失。
总结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具有杯口效应的模型,可以借鉴以上思路。
首先是尽量通过摆放角度来控制杯口大小,其次是调节设备参数,吸附力,再者就是平时的车间环境维护保养,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使得材料长时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性能。
这些简单的阐述只是提供了大致方向,具体的经验还需在实战中慢慢积累,后续也可以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杯口,避免杯口的发生。 |
|
你可能喜欢
拓竹Bambu Lab A1 mini测评:这台3D打印机
变废为宝:通过固相制造将铝废料转化为3D打
新突破:基于声波的3D打印技术——全息直声
一篇带你读懂:金属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
推荐课程
神奇的3D打印
SLA3D打印工艺全套培训课程 - 软件篇
3D打印月球灯视频教程 包括完整贴图建模流
【原创发布】Cura软件修改二次开发定制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