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暑期,国产科幻电影迎来一波爆发,一连三部科幻主题电影上映,并拿下不错的成绩。截至发稿,单独《独行月球》票房已突破29亿元,成了这个夏天最大的赢家。
这部喜剧科幻电影背后离不开大量真实场景的搭建,而其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3D打印技术,这也被称为是目前首次大规模使用3D打印参与制作的电影。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央视采访来详细了解《独行月球》幕后的3D打印故事。
2022年8月25日,CCTV-6《中国电影报道》栏目播放了一则采访《独行月球》美术指导李淼的视频。在对话中,李淼讲述了他通过尽量把电影画风变得柔和,如何努力把科幻与喜剧相结合,这其中还全程使用3D打印堪比汽车工厂,力求打造更真实的科技产物。
李淼的团队购买了数台不同类型的打印机,根据不同需求,可以打印PLA、尼龙、光敏树脂等材质。
过去,复杂的电影道具和场景设计,在做实体之前,一般会用纸片、木头手工打造微缩模型,而这次几乎所有的场景和载具,包括返回舱、宇宙之锤到月球车等在内,都使用3D打印制作了模型,通过这种方法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然后在打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经过3D模型验证后,美术组再把它们交给视效团队,搭建数字模型。随后又多了一道普通电影没有的步骤——几个月的虚拟拍摄。相当于在真人进组开拍前,团队已经用数字模拟了一遍所有镜头的调度、效果。后期制作前置、预置,各部门沟通顺畅、衔接紧密。“感觉就像搭建了一个汽车工厂流水线。”李淼笑言。
剧组为此动用了东方影都15个摄影棚,置景量超过4万平方米。3D打印工作量之大,甚至外包给了深圳多家3D打印工厂。《独行月球》可能是国内首次这样大规模运用3D打印的电影团队。而这些步骤,正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起步。
同时,在采访中,李淼还分享了一个具体案例。比如第一版月盾基地内景,足足实验了两个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只得报废重做。电影置景一般用木材搭建,再表面喷漆,但是无论油漆效果多么光亮,棱角仍然偏软,缺乏太空舱的质感。
两个月成果作废后,李淼决定大量采用3D打印构件,有些细节零件使用尼龙材料打印。这样成本虽高,但场景更有工业质感。
事实上,在《独行月球》之前,还有一部被称为“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电影《流浪地球》也同样大量使用了3D打印制作道具,比如:同传耳麦、机械臂等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完成的。
国外的科幻电影起步较早,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比如《黑豹》、《雷神3》、《星际迷航》、《银复仇者联盟2》、《银河护卫队2》等等也可以看到3D打印的影子。
同时,国内等待上映的《流浪地球2》《群星闪耀时》《三体》等科幻作品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属于科幻片的高光时期正在到来。而作为科幻片中不可忽视的道具,也将更多借助3D打印这一个性化定制技术来实现。 |
|
你可能喜欢
测试成功!美国海军首次进行3D打印炸弹竞技
南洋理工大学推出环保3D混凝土打印技术
全长16米的3D打印步行通行桥:浙大宁理新地
1500平方米!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新建3D打
推荐课程
神奇的3D打印
SLA3D打印工艺全套培训课程 - 软件篇
3D打印月球灯视频教程 包括完整贴图建模流
【原创发布】Cura软件修改二次开发定制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