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揭秘:嫦娥“探月”动力从哪来?3D打印功不可没 

2024-07-24 10:17
导读:3D打印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制造方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通过3D打印技术,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显著飞跃:超过60%的零部件通过3D打印制造,合格率从30%提升至95%,生产时间从50小时缩短至10小时。

2024年7月24日,据资源库了解,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历时53天、38万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创造了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nimg.ws.126.jpg

嫦娥六号任务历经发射、地月转移、落月、上升、交会对接以及返回等多个阶段。在这次任务中,超过一百台航天发动机共同接力,为嫦娥六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了这些关键发动机和背后的技术突破,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发射及探测:多种发动机的高效协作

5月3日,嫦娥六号在长征五号火箭的助力下成功发射。在进入太空的2200多秒时间里,长征五号火箭上的30台发动机齐心协力,将嫦娥六号送上了地月转移轨道。这一阶段,火箭发动机的强劲动力至关重要,确保了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d886893c5088429489c2064446af661c.webp

进入预定轨道后,嫦娥六号的动力主要依靠自身携带的77台发动机。这次任务非常复杂,既要完成落月探测,又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配备了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3000牛发动机,以及150牛、25牛、10牛等多种类型的发动机,它们在姿态控制、交会对接等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D打印一体化成型:高效节材,性能卓越

在探月任务背后,3D打印技术为火箭发动机的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生产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厂房内,所有零部件都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过去人工至少需要50小时才能制造的一个零件,现在通过3D打印只需要10个小时。
嫦娥“探月”动力从哪来?3D打印功不可没 (2).png
厂房内,近百台金属3D打印机根据发动机设计图纸昼夜不停地生产。从这里出厂的零部件用于组装火箭发动机,通过3D打印技术,使发动机的生产周期更短、制造工序更简单、可靠性更高,并且还能节省大量的原材料。
嫦娥“探月”动力从哪来?3D打印功不可没 (1).pn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周亚雄表示,3D打印技术让发动机的零部件能够实现集成化设计和一体化成型。火箭发动机需要在高压、高温等极端条件下工作,因此其零部件不仅要承压,还要保证力学性能。3D打印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显著提升了零部件的性能。

让火箭发动机从“工艺品”到“工业品”

据了解,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中,6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通过3D打印生产。这使得发动机的研制效率大幅提高。过去,发动机的许多零部件几乎都是人工制造的孤品,而现在,通过3D打印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火箭发动机从“工艺品”逐渐转型为“工业品”。
嫦娥“探月”动力从哪来?3D打印功不可没 (3).pn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张鹏提到,早期铸造工艺的合格率受限于技术水平,仅能达到30%左右。而通过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突破,零部件的合格率现在能达到95%以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李斌补充道,火箭发动机作为核心关键技术的代表,推动了相关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火箭发动机的需求以及配套的材料、制造工艺和设备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了整体研制水平的显著提升。

据资源库了解,中国探月工程四期于2021年12月获批实施,由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4次任务组成。据国家航天局方面透露,预计在2035年之前,我国将会在月球表面上,建造一个永久性的综合型月球基地。
截图13.png
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3D打印在月球上建造房屋,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此前,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制备出国内首个模拟月壤真空烧结打印样品,并进一步设计了名为“月壶尊”的月面基地建筑物。随着探月工程的持续推进,我们将会看到更多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推动月球基地建设的实现。
声明:本文是 3D打印资源库网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链接回本站。如果希望被资源库报道,可 填写信息 告诉我们。如对文章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kefu@3dzyk.cn。
标签:
中国航天科技揭秘:嫦娥“探月”动力从哪来?3D打印功不可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