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800万!看3D打印“魔法师”如何天马行空造“世界” 

2024-08-16 07:35
3D打印“金”钥匙、3D打印飞机盲盒、3D打印“松山虎”……今年一些高校录取通知书以3D打印产品的形式惊艳亮相,科技感满满,深受学子们喜欢。3D打印也被称为增材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在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日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背后催生了一种新职业——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即从事增材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以及生产操作和运行管理的人员。他们如同“魔法师”一样,能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一件件产品,赋予材料新“生命”,并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模具、汽车制造,甚至珠宝、艺术创作等领域。
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徐永杰,就是其中一位。
b21c8701a18b87d61c9afb03fc7e52361e30fd53.jpeg@f_auto?token=d5b6556fb0072d2e8f60342571ba21ee

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徐永杰(右)正在进行3D打印。受访单位供图

万物皆可打印
能精确到20微米

走进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偌大的金属3D打印车间,没有传统铸造车间焊花四溅场景,也没有隆隆的设备作业巨响声,取而代之的是安静作业的3D打印机、线切割机和热处理设备。

徐永杰紧盯电脑屏,手指轻轻移动鼠标。打印机里,一道激光束跳跃着射向平铺的粉末。伴随着细微的“哧哧”声,根据预先设定的扫描路径和参数,激光束在粉末里快速击射。瞬间,就能看到粉末熔融后形成一个清晰的图案。
d31b0ef41bd5ad6e2e00246375bd43d5b4fd3cc7.jpeg@f_auto?token=8ad65fa958afb2a91ef2e153d1335bda

徐永杰正在操作3D打印机。受访单位供图

22岁的徐永杰,学的3D打印专业,已经在该公司工作四年了。

“这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的模型,只需将相关数据传输至打印机上,就能打印出产品。”徐永杰说,他正在打印的是流道状、用于冷却模具的喷嘴——高219.5毫米、直径35毫米。打印机可同时打印16个,每个0.3千克重,用时约72小时。

徐永杰告诉记者,激光束每熔融一层厚度只有0.05毫米,肉眼根本看不到。激光束总共要来来回回熔融4392层金属粉末,才能完成整个产品打印。当激光束照射到金属粉末时,其能量会使金属粉末瞬间升温至熔点以上,从而使粉末颗粒熔化并相互融合。

“通过建模计算,运用激光把金属粉末堆积成形。与焊接或者用数控机床铣削等制造工艺相比,我们做的是‘加法’,所以叫做‘增材制造’。”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虎明博士表示。

段虎明博士称,作为交叉学科,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既要懂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还要精通电脑操作,熟悉二维识图和三维软件等。

3D打印产品并不简单。徐永杰称,初学者最大难点是面对复杂的模型,打印出来的产品可能会出现翘曲,成为次品,“看到三维模型时,先要观察打印难点在哪,如果镂空就要在电脑图案上增加支撑、防止翘边,有时还需要凭经验修改打印参数等。”

段虎明博士表示,该公司3D打印可以精确到20微米,从复杂精密的机械零件到栩栩如生的产品模型,从梦幻般的建筑原型到个性化的生活用品都能打印,可谓所想即所得、万物皆可打印。

赋能传统制造
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应用潜力较大

《经济学人》杂志认为,3D打印技术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为何这样说?

3D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对形状复杂性和材料复杂性的限制,让高效制造个性化、定制化、复杂的工业零部件成为可能,且3D打印具有时间短、成本低、产品轻量化等特点。

段虎明博士以某一火箭发动机喷嘴为例说明。镍基合金喷嘴,共涉及248个零件,其中有122个喷嘴,采用传统铸造工艺,工序包括铸造、焊接和钻空等,且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如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工人要在铜套管中钻出上千个十字孔,并将铜套管固定到122个喷嘴上,组装复杂耗时,装配质量难控制,且其制造时间为3个月,产品更新换代需半年左右。若采用3D打印,设计简化,可将248个零件变为1个零件打印,大幅减小壁厚,重量减轻25%,打印时间最短35小时,产品换代时间由半年缩短至数天。

不仅如此,有数据显示,同样是制作新能源车的轻量化车架,传统方式生产周期40天,若采用3D打印,6天就能交付铝合金成品铸件,成本降低30%,砂模精度控制也从±1毫米升至±0.3毫米。

“3D打印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潜力较大,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业内人士表示。

近年来,欧美已用3D打印整体火箭、发动机等产品,带动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近年来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1.6%,3D打印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已基本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以中西部部分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3D打印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机械、航天航空、汽车领域,其次为消费品/电子、医疗、科研、政府/军用以及建筑领域。

人才缺口约800万人
正加快人员梯级化培养

运动鞋、义齿、大型建筑沙盘、3D人像……在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展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3D打印物件,打印的金属零件工艺精湛、小巧细致,动物模型栩栩如生。

段虎明博士表示,目前,3D打印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将处于高速增长期,应用深度和广度持续扩展,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向功能部件直接制造方向发展。

为抢抓机遇,该公司正扩大3D打印产品规模,已着手购进更多激光打印设备和引进更多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届时产品打印效率将提高一倍多,产品产能也将翻番。

据了解,重庆3D打印产业也发展迅速。围绕3D打印设备生产、材料供应、软件及数据服务的企业,已经有几十家,但普遍存在人才缺口。来自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数据显示,3D应用人才缺口约为800万人。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人社部将“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列为新职业,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呈梯级化发展,除了职业学校外,现在更多的高校开设了3D打印专业。

段虎明博士建议,我国应强化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在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中单列3D打印类别,多层次引育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开设专业的学校应该在实训室建设、教学设备、师资培训方面加大投入,让学生在校有技能证可考,让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现实。

来源:重庆日报
声明:本文是 3D打印资源库网 转载文章,原文:重庆日报 。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D打印资源库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文章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kefu@3dzyk.cn。
标签:
人才缺口800万!看3D打印“魔法师”如何天马行空造“世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Baidu
map